邵阳松坡图书馆简介
邵阳松坡图书馆始建于一九四三年。当时为纪念中国近代史上护国运动发起者蔡锷将军的光辉业绩,激励后人的爱国热情,邵阳社会各界推举蔡锷生前好友岳森为主任委员,石陶钧、李剑农、雷飙等77人为委员组成邵阳松坡图书馆筹备委员会,以继承先辈遗愿、发展科学文化、强盛祖国为主旨创办松坡图书馆。海内外同胞一百五十多人闻讯后纷纷募捐资金、房产、田产、赠送书刊。一九四四年三月,益园董事会曾振志、刘胪初、聂海平、朱维新等70余位热心文化事业的耆宿,慷慨捐赠协坪里益9号、10号房屋3栋共34间作为邵阳松坡图书馆馆舍。建成后的松坡图书馆馆舍华丽幽雅,门庭花木繁茂。共有房屋建筑面积达12000平方米。为当时邵阳独一无二的西式新型建筑群,馆内收藏古籍线装书两万四千册,是当时湖南三大图书馆(中山、船山、松坡) 之一。在海内外享有很高声誉。
当时的中国有一北一南两个松坡图书馆,现在的国家图书馆前身即是由梁启超先生创办的北松坡图书馆;而南松坡图书馆即为现在的邵阳市松坡图书馆。
抗日战争时期,湘中沦陷。岳森置家产于不顾,独挟松坡图书馆重要契据以走新化。日寇盘踞邵阳一年多时间。松坡图书馆由于环境优雅,馆舍为日寇军队驻扎,馆内的图书、设施被洗劫一空。
抗战胜利后,邵阳各界热心文化的有识之士不因摧残而停顿,而是重振馆业。经共同努力,寻得蔡公遗书七百余部。由于图书馆经费拮据,邵阳各界人士重新募捐赠书,修复馆舍。现保存在馆的当时捐赠名册上有前国民党军政要员李宗仁捐赠20万元、白崇禧捐赠100万元、廖耀湘捐赠200万元等记载。岳森、王钦潮、刘仲钦、粟厚庵等社会名流将自己家藏的一批珍贵图书捐献出来。至一九四六年九月重新开馆,馆藏的各类书刊已达五千五百四十余种,特别是四万多册古籍图书中有不少属海内外孤本。复馆后的邵阳松坡图书馆仍以纪念松坡先生、宏扬先烈勋业、保存历史文物、启迪科学文化为宗旨。经常举办各种社会文化教育活动,诸如图书借阅、文库巡回、文艺展览、布设分馆、松坡纪念厅、邵阳耆旧纪念室、邵阳文献采访部等。它不仅弛名国内,而且蜚声海外。曾与国内外十几个单位建立业务联系,并经常邀请名流学者来馆进行学术演讲活动。
一九四九年邵阳解放后,松坡图书馆馆址被当时的邵阳军管会(后为邵阳军分区)征用。一九五一年原邵阳松坡图书馆筹委会副主任雷飚写信给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要求恢复邵阳松坡图书馆。毛主席当即亲笔批示:“特饬邵阳松坡图书馆列为一等图书馆”。鉴于新中国刚刚建立,忙于民主改革,毛主席的批示没有落实。邵阳松坡图书馆被撤销,藏书和设备交由当时的民众教育馆保存。一九五0年四月民众教育馆在市区中山公园建馆舍。一九五二年邵阳设市,建邵阳市人民文化宫,后更名为邵阳市文化馆,文化馆设图书室,开辟有两个阅览室,流通图书一万余册。
一九五七年五月,根据邵阳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提案建议,经湖南省文化局同意,成立邵阳市图书馆。一九七八年邵阳市升格为省辖市,市图书馆在中山公园旧址扩建馆舍一千平方米。市图书馆随之成为市公共图书馆中心馆,业务扩展到市辖九县三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社会各界知名人士要求恢复松坡图书馆的呼声愈来愈高。前法国劳工部副部长岳伦(岳森之子)和雷飚的儿子从海外数次来信、向蔡锷之子蔡端(全国政协委员)问及此事。廖耀湘夫人黄泊溶(定居美国)、台湾国大代表蒋志云、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复印机的发明者姜明道博士等社会名流均多次写信托咐亲友要为松坡图书馆复馆工作出力。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中共中央统战部发文指示湖南省委统战部协助邵阳市委、市政府做好邵阳松坡图书馆的复馆工作。省委统战部为此事数次呈文省委、省政府请示汇报,国家有关部门也多次下文督办。一九八六年经邵阳市委、市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多方努力,广州军区、湖南省军区和湖南省委办公厅领导组成专门班子亲临原邵阳松坡图书馆旧址考察后,召集邵阳军分区、邵阳市政府及文化部门有关领导进行多轮磋商,秉着当时的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所批示的“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为原则。军方同意退还松坡图书馆旧址的一部分房地产,军地双方签订了协议。经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省军区共同行文(湘发〔1986〕26号文件)报请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准,恢复了邵阳松坡图书馆。
一九八七年中共邵阳市委发文,将原邵阳市图书馆更名为邵阳市松坡图书馆,图书馆由中山公园迁回原址;并确定邵阳松坡图书馆为邵阳市行政区划范围内公共图书馆的中心馆。还专门就邵阳松坡图书馆的人员编制、岗位设置和经费做了具体安排,呈报省委、省政府批准。
一九八九年底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立项,国家文化部拨款100万元、省政府拨款80万元、市财政出资50万元,续建邵阳松坡图书馆阅览藏书楼。新建的图书馆大楼于一九九五年九月竣工,建筑面积3740平方米。为民族风格与现代建筑风格融为一体的四合院建筑,美观实用。一九九五年十二月邵阳松坡图书馆举行了隆重的复馆暨新楼落成典礼。随即正式向社会公众开放。新楼后面松坡图书馆旧址被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仍由松坡图书馆管业,设立了松坡纪念馆和国防教育展览馆,拟建成邵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邵阳松坡图书馆复馆以后,社会各界仍热切关注和支持松坡图书馆的发展,不少有识之士不断向松坡图书馆捐款捐书。台湾邵阳同乡会捐款五万元;香港汉荣书局董事长石景宜先生捐书3600多册(价值数十万余元);原籍邵阳的台胞欧阳粹捐书40余部(价值近两万元);邵阳籍社会活动家、著名美术家刘人岛先生捐书近千册(价值超过十万元);旅居美国的邵阳籍知名人士姜逸樵、李自健以及邵阳在外地工作人员陈民健、银熙君、何应旧,原邵阳市政协副主席严农等均陆续捐赠了上千元的书籍。同时一些邵阳籍知识界人士和作家也不断將自己岀版的作品捐赠给松坡图书馆,以补充松坡图书馆的馆藏。近年来,邵阳松坡图书馆共收到个人捐赠的图书上万册,总价值达四十余万元。
现在的邵阳市松坡图书馆为国办的地市级综合性公共图书馆,它担负着提高民众素质、传递文化科技信息、保存图书文化遗产和对邵阳市辖各县级公共图书馆及市区各基层图书馆(室)的业务指导;同时还肩负着对市內各大专院校图书馆的业务协作协调工作。近年来,松坡图书馆还加大了对馆藏文献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先后编辑出版了《蔡松坡遗集》、《蔡母王太夫人荣哀録》、《明拓孤本〈泰山金刚经〉》等珍品古籍图书。
邵阳市松坡图书馆现有馆舍建筑面积六千余平方米,各类藏书四十余万册。其中自然科学图书近10万册,社会科学图书30余万册,古籍4.1万册,经专家鉴定为国家级善本图书的27部429册。珍藏地方文献近千种,9000余册。年接待读者约80000人次。
近年来,为了适应现代图书馆发展的要求,松坡图书馆投入大量资金添置设备。目前馆内已经拥有电子计算机30台,用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专用服务器3台,卫星信号地面接收站一个,大屏幕数字投影机、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和多功能的自动化办公设备各一套,激光彩色和黑白打印机三台。这些设备的添置,极大地提高了图书馆的工作效率,更方便了读者查询和采集文献资料。
图书馆现有工作人员三十五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18人,大专以上学历的占职工总数的百分之九十。馆內设办公室、读者服务部、业务辅导部、自动化管理及信息资源部、古籍及地方文献部等部门;开设了报刊阅览室、文学外借室、社科外借室、自科外借室、电子阅览室、参考咨询室古籍及地方文献室等服务窗口免费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
附件2
邵阳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简介
邵阳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于1994年成立,现有职工18人,在职13人。在职人员中具有图书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称1人,中级6人,本科学历3人,大专学历6人。我馆坐落在市红旗路中山公园内,馆舍面积1550平方米,现有馆藏图书6万余册(包括7000册连环画)。年订阅报刊260种,设立七个服务开放窗口。每年接待少儿读者3.2万余人次,成年读者2.4万余人次。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推进我馆事业发展,充分发挥少年儿童图书馆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中所承担的必不可少的社会职责。历年来,我馆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读者至上”的办馆宗旨,更好地发挥少年儿童图书馆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它不仅可以补充、丰富和扩大学校教育工作,而且成为一种学校教育所不能替代的行之有教的教育手段,真正把少年儿童图书馆办成青少年的第二课堂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我馆在未成年人教育和读者服务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自2003年至今连续六年获得市文化系统目标管理先进单位,2004年被文化部评为国家三级图书馆。
一、积极创造办馆条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近几年来,我馆不断地加强馆里硬件建设,增加必要的开放窗口,按照我馆的实际与读者的需求,开设了低幼读物阅览室、报刊阅览室、教师参考咨询室、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少儿电子阅览室、音像室、玩具室、外借室和兴趣阅读室等服务窗口,添置书架20组,低幼读物阅览桌10个,座椅150把,购置电脑30台,开通全国文化部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少年儿童电子阅览室,极大地方便了少儿读者利用互联网了解互联网。我馆还加强了馆内外环境的改善,针对少年儿童天真活泼、兴趣广泛、求知欲强、充满好奇等特点,在室内墙壁上喷绘了各式各样的卡通人物、动物20余幅,在各兴趣阅览室与开放服务窗口张贴了各个时期的英雄人物画像、名人名言40余幅,并制作了“静”、“严禁吸烟”、“请保持安静”等警示标牌。馆外的空坪、坡地,见缝插针,进行绿化美化,让人一走进这块园地就深深地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气息,极大地方便了广大少年儿童来馆读书看报,营造了良好的舒适的学习环境。深受各类读者的欢迎,近年来读者诚信增长。
二、少儿活动,培养阅读兴趣
我馆从成立以来,坚持不懈地开展各项少儿读书活动,特别是近几年,少年儿童进馆读书和参加活动均日趋增加,来馆读者人数不断上升。历年来都积极配合湖南省少年儿童读书活动办公室开展的各类读书竞赛活动,由于组织严密、精心策划,每年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邵阳人民争光。
2004年在全省开展的“文明、礼貌、卫生、健康”读书征文活动中,我馆积极组织、广泛发动,全市11个县(市、区)近两万少年儿童参加了这次活动,共收到优秀作品492篇。参加全省评奖荣获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7名,征文指导老师奖4名的优异成绩。
2005年按照省“两办”的指导精神,在全省开展“不朽的丰碑—纪念抗日战争六十周年、长征七十周年”少年儿童读书知识竞赛活动,市辖各县(市、区)都积极参与,共有200所学校、4万余名中小学参加了此次活动。为广大少年儿童上了一堂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激励他们不忘国耻、奋发图强,为祖国的强盛而努力学习。
2006年为了体现“构建和谐社会”对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善、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一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市开展了少年儿童“构建和谐社会”读书演讲竞赛活动。要求中、小学生在阅读、学习和亲身体验生活的基础上,并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写出演讲稿。全市有300余所中、小学,20万余名学生参加了这次演讲活动。在全省的决赛中,邵阳市选送的三名选手均以最高分获一等奖。
2007年为认真贯彻落实湖南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构建和谐湖南,富民强省”的重要目标。在全省开展“文明家庭亲子读书乐”和“我心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征文竞赛活动。两项活动旨在推动孩子和家庭成员一起多读书、读好书,让良好的读书习惯渗透到每个家庭,使每个家庭都成为和谐文明家庭,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生力军,以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由于层层发动,精心组织,全市12个县(市、区)915所学校参加了“我心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读书征文活动,共收到征文42440余篇。有100个家庭参加了“文明家庭亲子读书乐”活动。在全省决赛中荣获银奖。
2008年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在全社会倡导多读书、读好书的文明风尚,进一步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提高少年儿童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少年儿童全面发展。开展“和谐湖南”为主题的美文诵读比赛,旨在诵读精选的湖湘文化经典名篇,让我市广大少年儿童含英咀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爱我湖南、爱我家乡的美好的道德情操。全市12个县(市、区)都参加了此次活动,共有421所中小学参加选拔赛,撰写自创美文900余篇。在全省的决赛中,我市荣获银奖的优异成绩。
三、拓宽服务领域,以书育人
尽管我馆的馆藏图书非常有限,为了扩大服务范围,拓宽服务领域,我馆与市区六所中小学及特殊教育学校签订了送书到校协议,长期开展送书上门,送书下乡活动,积极开辟馆外流通服务点,针对每年4月23日的“世界读书日”,我们将精心挑选一些图书送往农村图书馆,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好时机,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素质,解决农民“买书难、读书难”的问题,满足农民学技术的要求,尽快科技致富。也为农村的留守儿童送去《中、小学百科丛书》、《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和科普用书,让留守儿童真正享受到读书的快乐。
四、努力争取经费,不断改善办馆条件
我市位于湘中腹地,是一个拥有760多万人口的地级市,有30个民族,由于地理因素,经济欠发达。尽管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精神文明建设,近年来也加大了对文化工作的投入,但力度不够。邵阳的财政只勉强解决吃饭的问题,对事业投入相对偏少,我馆是国家三级图书馆,按照文化部的要求,每年的购书经费需要30万元,但前几年只有3万元,近年来通过努力争取,每年达到10万元,除订购200余种期刊,60余种报纸外,用于购买图书的经费偏少,也是馆藏量一直上不去的根本原因。今年是全国公共图书馆第四次评估定级工作,我馆正在做评估前的准备工作,争取上一个台阶,力争评上国家二级图书馆。但是,就目前全馆的情况来看,由于事业经费的不足,严重制约图书事业的发展。不能满足全市200余万少年儿童的需要,不能充分发挥少儿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因此,敬请社会各界有志之士都来关心少儿图书事业的发展,关心全市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尽管我们在少儿图书事业方面和培养少年儿童方面做了许多富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还会一如既往地把少儿图书事业做大做强,使全市的未成年人能够享受到读书的快乐,将来更好地报效国家,建设好自己的家乡,为760万邵阳人民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