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好新宁在沪老乡交流平台,增进新宁上海互动
刘达成
2010-7-24
尊敬的李县长,县领导,各位嘉宾,老乡们,大家上午好!
在筹备新宁人在上海经济促进会过程中,有许许多多热心老乡积极参与,出谋划策,尽心尽力。也有一些老乡问起,促进会到底能起到什么作用,对广大老乡有什么帮助?这些老乡同样是对促进会的关切,代表的是广大在沪老乡对促进会的期待。
促进会能够做些什么,准备怎么做,正是我今天要谈的主题。这里,一方面在多次筹备会议中,参加筹备的老乡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和思路;另一方面,我的讲稿没有经过集体讨论,就此我想说的是,好的,对的规划是集思广益的结果;不好的,不够完善的规划,仅仅是我个人的观点,有待于以后继续完善和修正。
一、 新宁人在上海经济促进会是在沪老乡的交流平台
促进会依托于邵阳人在上海专家顾问组,接受专家顾问组领导和指导。我们名誉会长邓筱鹏,邓总就是专家顾问组副组长,欧阳栋梁秘书长一直关心支持我们促进会的发展。
1. 已经存在的多种多样的小范围的老乡交流是最自然,亲近,有生命力的老乡交流形式。
从新宁到上海,最先交往,认识的是在老家就已经认识的亲朋友好友,同学,邻居等。还有通过QQ群交流结识的老乡网友,有同行业的交流,有在上海的新邻居之间的走动和来往。这些自发的交流,是乡亲乡情的自然流露,也是促进会平台最坚实的基础。
2. 促进会力求成为新宁人在上海务工、就业、事业发展、成家立业等工作和生活中倾吐苦衷,分享喜悦的老乡组织。
我们都经历过从乡村小镇到大都市立足,打拼,发展,深感其中的艰辛,而立足常常是最困难的阶段。 因此,最需要帮助的很可能是刚到上海,谋求在上海发展的青年老乡。对这些老乡,除了已经在上海发展得不错的亲朋友好要提供帮助外,促进会和众多的成员都会在住宿,招工信息,应聘技巧,就业指导,熟悉上海环境,自强自立意识的传递等方面都会提供帮助。我们要以上海邵阳专家顾问组特邀顾问谢益元谢老、武冈市(上海)经济发展促进会潘用源会长为榜样,为初来咋到的新宁老乡在上海站稳脚跟扶一把,护一程。
在上海工作和生活,有这样那样的不便和困难,住宿蜗居,上下班路途远、时间长,找不到几个人说话,一不留神就到剩的年龄,这些我们很多老乡都经历过或正在经历中。促进会谈不上是这些问题的解决之道,但至少可以让有相同感受的老乡互倒苦水,互相勉励,互帮互助,互相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3. 促进会会按照上海区域,就业行业,兴趣爱好,特定目的等不定期组织小范围交流和联谊。
有副会长提议,我们按上海区域每几个区设立一名联络员来召集区域内的老乡活动。
同行业之间老乡交流,职场经验、行业信息的分享是很好的交流形式。如果某些行业我们县里老乡不多,我们也可以在专家顾问组的支持下,在邵阳老乡范围内交流。
在传统佳节,组织老乡一起活动,既能感受乡情,又能放松心身愉快度假,一举多得。
组织单身男女老乡联谊活动,让老乡们近水楼台先得月,俊男美女不流外人田。
今年四月举办的邵阳人运动会中,新宁、城步、绥宁组成的崀山队取得了团体亚军的好成绩,我们希望明年新宁单独组成崀山队,并争取成绩更上层楼。
促进会秘书处会组织以上列举的和没有列举的的交流活动。
这里还要特别预告一个活动,在今年九、十月份将举办一次创业论坛活动。
4. 每年组织一次或者两次大型老乡聚会。一次是促进会年会,今天会议的成功召开和将来工作的开展,相信老乡们对促进会有更高的期望,会带动更多老乡来参加促进会。至于一年召开一次还是两次大会,现在没有定论,在充分听取大家的反响和要求后,会确定是一次还是两次。
二、 增进新宁上海互动,回报家乡
我参加工作后约五年的一次春节回家时,一个表哥问我,你在上海这么久,能够给家乡带回一点什么?他指的是有什么好的经验、先进的理念能够用在家乡,我当时哑然,回答不出。这件事触动我,时常提醒我,家乡养育我成长后,在外多年,为家乡能做些什么,做了些什么。这一点,我也和在沪老乡们分享和共勉,就是我们多多少少,能为家乡做些什么。
其实在沪老乡中有不少为家乡默默地贡献了很多,比如我所了解的李士塾李总为家乡修路,年轻的肖坤洋肖总在家投资兴办农业产业,还有更多的在沪老乡回报家乡的事例。
促进会很重要的目的是加强在沪老乡和家乡的联系,良性互动,形成合力来回报家乡。
1. 为新宁面向上海的劳务输出和新宁人才在上海就业提供信息,机会,便利和指导。
多一位老乡在上海找到工作,家乡就少一名闲置人员。伍爱林伍总就带出来过一百多位老乡在上海就业,作为管理者的老乡本着同等条件,优先录用老乡,大家都主动推荐老乡的话,就能够让更多的老乡在上海找到工作。促进会希望和县里劳务公司合作,为家乡往上海的劳务输出尽绵薄之力。这里,我想提一下的是,以我的了解,没有技术、没有文凭的劳务工在上海不太好找,而有一定技术基础,吃苦耐劳,愿意学习的苗子容易找到工作。
2. 为家乡土特产品在上海开拓市场搭桥牵线,为宣传崀山旅游景点口口相传。
在上海吃到家乡的脐橙、冬笋,满师傅豆腐,家家红罐头,是奢侈的享受。我们每个在沪老乡都应该是推销员,有义务把这么好的特产介绍给上海的朋友们。我们已经有老乡在卖力的推广着家乡特产,比如陈冬林名片上就写着橙子天下,据说满师傅豆腐干在无锡卖的相当火爆。促进会要把好的经验复制和推广,把家乡的土特产品在上海占领更多市场。
作为新宁人,我们以崀山自豪,我们应该告诉身边的朋友,不去崀山一游,是人生的憾事。
3. 汇聚在沪老乡专业知识,为家乡建设建言献策。
我举一个教育行业为例。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高考时,录取比例很低,考上的确不容易。而现在全国高考录取比例已经很高了,可家乡的学弟学妹们要考上理想的大学,比我们那个时候并不是容易很多,一个重要原因是教育资源向大城市倾斜,家乡的教育更加处于竞争劣势。欣慰的是,在沪老乡有不少的老师和专家,比如钟扬老师,徐善明老师,李宏庆老师,王惠文老师,雷禹老师,李薛晓老师、胡招荣老师等等,汇聚这些老师们的智慧、教学经验和教学管理经验,与家乡教育行业对口交流,相信对家乡的中学教育,对学弟学妹们一定能有所帮助。
我们能够回报给家乡的,除了金钱物资,有时更宝贵的是我们多年在外积淀的工作、管理经验,我们的思维,行为方式等等,我们主动有意识地影响家乡身边的亲朋好友,虽然难以立竿见影,但一定能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
4. 号召企业界朋友投身家乡光彩事业,支助家乡寒门学子圆大学梦。
蔡灿辉部长和黄品翔主席专门叮嘱我,要我在在沪老乡面前多宣传家乡的光彩事业,为资助家乡的寒门学子出点力。我们在沪的新宁籍企业家投身这一光彩事业,是回报家乡,利在学子,功在社会的好事情,我们责无旁贷。在会后,企业界的老乡会进一步和县统战部,工商联沟通,为家乡的光彩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5. 关注家乡建设,为家乡招商引资出力,在家乡投资兴业。
促进会设有协助招商部,由秘书长刘一林担纲,希望能够为家乡的招商引资出一份力。这些刘一林已经做过介绍,我不再重复。想提一点是的,呼吁在沪老乡把握机会,看准机会,在家乡投资兴业,既造福家乡,又能够在家乡获得丰厚的投资回报。
三、你我共同参与,促进会一定会成功
我还要介绍一下自己。我叫刘达成,1981年一中毕业,考入浙江大学,1988年毕业后就在上海工作,在国营企业做过设计,在台资企业做过销售,现在经营着自己的公司,有约四十名员工。公司不大,事业一般,但我努力工作,对把公司做好做大信心十足。对我感兴趣还想有更多了解的老乡,欢迎在会后、在自助午餐时来和我交换名片。
也许有些老乡心里会想,促进会组织机构选举不够民主和有代表性,副会长、副秘书长这么多。我解释一下,促进会里有头衔的老乡都是义务奉献,利用业余时间来为广大老乡来服务的,完全可以说是只有奉献,没有报酬,促进会成立之初代表性和头衔多的事情请大家不要太计较。我们愿意尽心尽力把工作做好。做好了,是分内的事,是应该的;不足之处,请老乡们多谅解。搞好促进会,归根到底是取决于在沪老乡们的认同、参与和群策群力。有你、有我、有他的共同参与,促进会一定会带给大家满意和惊喜。
我就讲到这,谢谢大家。